馬連仲同志1985年同濟大學工程地質專業畢業,于山東省城鄉建設勘察院工作至今,從事巖土工程工作近27年。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不斷學習,積累了豐富的巖土工程知識和經驗,對巖土工程有著較全面深刻地理解,注重認知土的本構關系,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善于解決較復雜的巖土工程問題,力求為用戶提供經濟合理的地基基礎方案與基坑圍護方案。
該同志先后負責、主持了多項有影響力的較重大的巖土工程勘察項目與基坑支護設計項目,有34項次獲得省部級優秀工程獎。濟南電信局第二長途樞紐樓24層117米,塔樓147米,基底壓力690kPa,通過理論計算和載荷試驗驗證,確定以第四系上更新統黏土作為天然地基持力層,在濟南是第一幢,獲山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辦公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以大理巖為地基持力層,部分采用40余米長樁基礎,以強風化閃長巖和白云質灰巖樁端持力層,解決了嚴重不均勻地基問題,獲城市勘測優秀工程二等獎;山東農業銀行營業大樓,地上38層,引入了樁+土+筏板共同作用的鉆孔灌注樁后壓漿新工藝和變剛度調平基礎設計,使土層負擔了54%的上部荷載,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獲山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山東嘉恒商務廣場工程是巖土工程一體化的成功范例,完成了巖土工程勘察、基坑降水支護設計與施工、基坑及周邊建筑物位移沉降觀測等一系列巖土工程,還首次對全風化閃長巖進行了現場大型剪切試驗和載荷試驗,獲得山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工程勘察二等獎。正在建設濟南普利門超高層商業綜合體項目,地上260米,62層,地下17米,目前是濟南市第一高度,勘察中主要解決了樁基持力層問題、趵突泉群地下巖溶水(埋深50米以上)與上部第四系地下水潛水的水力聯系問題、夾在二者之間的閃長巖體中能否進行人工挖孔樁施工問題、以及深基坑支護降水問題。
該同志注重開拓與創新,注重團隊建設,通過編制京滬高鐵黃河南引橋特大橋、跨一〇四國道津浦鐵路的羅爾莊特大橋勘察報告,滿足了委托方的要求,改變了只承接鐵路勘察勞務定單的現實。濱州黃河樓是在湖中建設的,需要大面積填土筑高地面,引起大面積的、不均勻沉降,通過勘察、技術咨詢、地基處理等環節,解決了實際問題,鍛煉了隊伍。曾發表《濟南市嵌巖鉆孔灌注樁承載力探討》等文章,2008年曾獲得第二屆山東省青年地質科技獎榮譽稱號。 該同志經常參加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評審、地基基礎方案論證、支護方案評審、行業檢查、評優和成果鑒定等活動,積極為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是山東省工程勘察專家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監督站專家、山東科技事物所司法鑒定人、濟南市基坑支護方案評審專家、中國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分會巖土測試委員會委員,曾擔任注冊巖土工程師考試培訓班授課老師、山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大檢查勘察專家等。